“為什麼鼻竇炎開刀後,醫師還要我吃藥、洗鼻子、回去看門診?鼻竇炎不是開完刀就好了嗎?”“鼻竇炎開刀後,雖然鼻塞改善了,為什麼還有些鼻涕倒流、喉嚨有痰、呼吸時覺得鼻子與喉嚨相接的地方不太舒服?”很多慢性鼻竇炎的患者,因為難忍鼻竇炎的痛苦,下定決心到醫院開刀,心想忍痛挨一刀,就可立即擺脫鼻竇炎的夢饜,但是手術後卻發覺與手術前心中的期望有一段落差。

鼻竇炎是指鼻腔及鼻竇黏膜發炎,其主要病理變化為鼻腔及鼻竇黏膜上之黏液纖毛運動受損,使鼻竇內之分泌物無法順暢排出。鼻竇炎的治療,不論內科療法或外科手術,其目的均為恢復此黏液纖毛之正常擺動。對於鼻竇炎的治療,耳鼻喉科醫師通常都建議先採用內科療法,若內科療法無效,才考慮外科手術治療。事實上,藉由積極適當的內科療法,九成以上的鼻竇炎都可獲得改善,而不需開刀。

鼻竇炎手術的基本觀念,在最近一、二十年有相當大的改變。以往認為慢性鼻竇炎時,鼻竇內發炎的黏膜已經產生永久性的破壞,而無法再恢復正常。所以手術時除惡務盡,務必要將鼻竇內所有發炎的黏膜刮除乾淨,才能確保手術的成功。如果有些發炎黏膜未刮除乾淨,就會成為鼻竇炎復發的源頭。當然,這些黏膜被刮除的鼻竇,從此就喪失了鼻竇原有的生理功能了。目前鼻竇內視鏡手術的觀念,則認為鼻竇開口或鼻竇開口通往鼻腔的通道,因為腫脹堵塞,使得鼻竇內的分泌物無法順暢排出,導致鼻竇黏膜上的黏液纖毛運動功能受損,繼而使得細菌或黴菌大量繁殖,才是造成鼻竇炎的主因。所以手術時要將鼻竇的開口變大,或將鼻竇開口通往鼻腔的通道弄通暢,讓分泌物得以順暢的流出,隨後鼻竇黏膜的腫脹發炎才能漸漸獲得改善。所以手術的目的在於讓鼻竇的分泌物得以順暢的流出,對於鼻竇內發炎腫脹的黏膜則儘可能不去刮除,以保持其原有之生理功能。事實上剛手術完時,鼻竇黏膜仍處於腫脹發炎的狀態。因此在鼻竇內發炎黏膜消腫前之傷口復原期間,患者仍可能會有鼻竇炎流鼻涕或鼻涕倒流之症狀,醫師也仍會建議患者用藥、用鹽水洗鼻等,其實對於鼻竇炎手術成功與否,手術技巧與術後傷口之保養同等重要。所以患者不應期待手術後出院時,就可立即告別鼻竇炎的夢饜,反而要把握傷口復原期間,更積極的治療,才能獲得手術真正的成功,而不會白挨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