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生(化名)坐上診療椅的第一句話是:「林醫師,我鼻塞不能呼吸!」我本能地問道:「塞多久了呢?」江先生:「很久了!」我繼續追問:「到底是多久?一個星期?一個月?」江先生想了想,終於擠出答案:「林醫師,我的鼻子好像從來都沒有通過耶!」

江先生是過敏性鼻炎患者,打噴嚏、流鼻水和鼻塞幾乎陪著他一起長大。他小時候看過許多醫生,也試過各種治療方法,通常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只要一停藥,症狀就又都來了。日子一久,鼻塞反而成為常態,平時不論香味還是臭味,幾乎一律聞不到;額頭老是悶悶脹脹的,嚴重時還會頭痛;睡覺時經常張口呼吸,早晨醒來口乾舌燥;睡眠品質始終不好,有時甚至塞得睡不得覺。

這些鼻塞的相關症狀,經常出現在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身上。而造成鼻塞的禍首,其實是肥厚得幾乎佔據了整個鼻腔的「下鼻甲」。下鼻甲原本是鼻腔中的正常組織,外層是黏膜,裡頭則有豐富的微血管和腺體。當鼻腔黏膜遇到刺激,微血管會擴張充血,腺體會增加分泌,下鼻甲因而變得肥厚。

一般人感冒時也會鼻塞,原因是感冒時病毒大量繁殖,鼻腔黏膜受到病毒的感染刺激而變得肥厚。接著身體會產生抗體,病毒的數量開始減少,肥厚的下鼻甲也逐漸回復原來的小大。

過敏性鼻炎患者的刺激來源主要是過敏原,由於過敏原幾乎無所不在,過敏反應很容易就會發作。而有些患者甚至對溫度的變化很敏感,每天早晨都得用掉一疊衛生紙來擤鼻涕,直到太陽露臉才舒服一些。像這樣過敏天天都來報到,結局當然是下鼻甲越來越大,最後塞滿整個鼻腔。

既然鼻塞的癥結在於過大的下鼻甲,耳鼻喉科醫生於是研究了許多不同的方法,來縮小下鼻甲的體積。早期多半建議病患接受下鼻甲切除手術,雖然效果顯著,但也並非十全十美,像是必須住院以及術後出血等,就常讓病患卻步。後來陸續有新的儀器應用在臨床上,像是雷射、電熱及無線電波等,利用熱能使黏膜本身或黏膜下的軟組織纖維化,以達到縮小下鼻甲的目的,其優點是不必住院,病患可正常工作,而且不必擔心術後出血的併發症。

經過充分討論之後,江先生接受了黏膜下電熱凝固療法,在短短三十分鐘的過程裡,既不痛也不流血,一個星期之後下鼻甲縮小了,江先生的鼻子吸到了久違的空氣。他興奮地告訴我:「呼吸空氣的感覺真好!」

本文刊登於2004.10.02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