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大家都認為鼻竇炎是因為細菌感染而造成的,黴菌引發的鼻竇炎數量很少. 但自從美國梅約診所(美國相當著名的醫院,全美排名前三名)於1999年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其實黴菌性鼻竇炎相當常見,並稱此種黴菌性鼻竇炎為嗜酸性血球黴菌性鼻竇炎(EFRS), 對醫學界造成相當大的震撼,也開始展開很廣泛的研究.

梅約診所的報告指出,高達96%的慢性鼻竇炎患者之鼻竇沖洗液中可發現有黴菌以及被活化的嗜酸性白血球(與過敏反應有密切關聯的一種白血球). 這種 嗜酸性白血球會釋放出一種叫做(BMP)主要基礎蛋白質 的物質到鼻竇的分泌物中,此種物質可以對抗及殺死黴菌,但它同時也會對鼻竇黏膜造成傷害. 我們相信BMP會對鼻竇黏膜造成傷害,繼而引起細菌的續發性感染. 所以慢性鼻竇炎的治療,根本之道應該是治療黴菌感染,而不是細菌感染.

為什麼有些人會對黴菌產生過敏性的反應? 目前還不太清楚.有人臆測可能是抗生素過度使用的後果,有人認為可能是環境中存在有太多的黴菌所致. 但是梅約診所的研究報告中,對於這些問題以及成功的治療方式都沒有提出他們的看法.

每當醫學上有新的發現時,都會遭受很大的阻力與抗拒,一直要到其它的醫學單位發表類似的研究報告,才會逐漸被人接受. 澳洲的一個研究報告也指出 ,他們獲得與梅約診所相同的結果. 92%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可發現黴菌. 但是目前的檢驗方法,無法讓一般不在醫學研究中心的醫師,能夠確認他的鼻竇炎患者是否有黴菌感染.

在治療方面,75%的患者可藉助脈動式鼻腔水療,添加抗黴菌藥物如amphotericin B沖洗的方式獲得改善. 有些患者可能還需考慮使用類固醇鼻噴劑或口服類固醇,雖然抗黴菌藥物如amphotericin B靜脈注射時會引起很多的副作用;但是當藉助脈動式鼻腔水療作鼻竇局部沖洗時,卻很少會引起副作用.

由於鼻竇沖洗時,需確定能沖洗到鼻竇內,所以我們常會建議患者先接受鼻竇內視鏡手術,將鼻竇通往鼻腔的開口變大,然後再做鼻竇的藥物沖洗. 但如果採用脈動式鼻腔水療洗鼻器,則可以直接添加藥物沖洗,不須先開刀再沖洗,因為脈動式鼻腔水療洗鼻器可以直接沖洗到鼻竇內.

在梅約診所提出研究報告之前,大家就知道有所謂的黴菌性鼻竇炎,只是大家都認為其發生機率很低,沒人重視它而已.

如果鼻竇炎經常反覆發作,或是免疫功能較差的人感染鼻竇炎,都要考慮是否有所謂的黴菌性鼻竇炎.做組織培養時,最好能做鼻竇內分泌物的組織培養, 因為直接作鼻腔分泌物的培養比較不準確.

黴菌性鼻竇炎可概略分為下述三種:
1.過敏性黴菌性鼻竇炎– 最常見的致病菌為Aspergillus.此類患者通常伴隨有氣喘. 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的檢查時,常可見到所謂的過敏性黏液(allergic mucin)– 一種類似花生醬的深綠色或黑色的物質,有少許的菌絲,沒有侵犯性,,以及Charcot-Leyden結晶(此為嗜酸性白血球破裂後的產物). 此類患者與梅約診所提出的嗜酸性白血球的黴菌性鼻竇炎很類似.

2.黴菌球鼻竇炎– 此種鼻竇炎大多侵犯上顎竇,其臨床症狀與一般的鼻竇炎相似,也常會伴隨鼻腔臭味.除了X-光不正常外,其鼻竇內也可見膿鼻涕或者黏土般的物質,沒有過敏性的黏液,但是有粗厚的菌絲,沒有侵犯性,但是黏膜會有發炎現象. 治療上,最重要的就是用手術方式將此黴菌球除去.

3.侵犯性黴菌性鼻竇炎– 病程的進展很快,通常需要緊急手術,同時併用抗黴菌藥物(Amphotericin B)靜脈注射. 它有時會侵蝕篩竇與眼球中間的骨頭,而侵犯到眼球,引起一些眼部的症狀.

黴菌性鼻竇炎的治療必須找一位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方能獲得很好的治療效果 .

Tichenor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