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耳屎未清、耳道異物、外耳道發炎,甚至喉嚨發炎, 都會出現耳朵痛的症狀,家長千萬不要瞎猜,應該找醫師診治,找出真正的原因。
小明的媽媽慌張地走進診療室,「林醫師,小明昨晚突然說耳朵痛,請你檢查一下,是不是中耳炎又犯了?」小明媽媽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兩個月前小明發高燒,就是急性中耳炎惹的禍,還因此吃了整整兩個禮拜的藥!
我仔細詢問病史,發現小明除了耳朵痛之外,還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接下來用耳鏡仔細檢查,外耳和中耳都沒有發炎,反倒是嘴巴張開後壓舌板一壓,發現扁桃腺紅腫!我告訴小明的媽媽:「這次是喉嚨發炎,和上回不一樣!」
小明的媽媽繼續追問:「怎麼喉嚨發炎卻痛到耳朵來呢?」我耐心解釋:「耳朵和喉嚨之間有神經相連,喉嚨發炎有時會以耳朵痛來表現,因此並不是耳朵痛就一定是中耳炎。」
中耳炎之所以讓人神經緊繃,在於它是小朋友相當常見的疾病,而且若不積極治療,有可能造成耳膜穿孔或聽力障礙等後遺症,嚴重者甚至引發腦膜炎。中耳炎的標準治療方式是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持續治療十到十四天,這對小朋友或家長而言,是一項沉重的負擔。因此正確「診斷」中耳炎,和「治療」中耳炎一樣重要。
中耳炎的診斷,除了參考病患的臨床症狀,例如發燒、耳朵痛、耳朵流膿等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醫師透過耳鏡檢查,確實看到了發炎的中耳。我曾遇到小朋友因為耳朵痛被診斷為中耳炎,結果透過耳鏡一看,耳道完全被耳屎塞滿。我猜想也許該位醫師剛好沒有挖耳屎的器械,或是小朋友的配合度實在太差,因此醫師只好依照臨床症狀和經驗臆測,小朋友「可能」罹患了中耳炎!
遇到這種情形,我會盡量和小朋友周旋,想辦法清出耳屎,然後用耳鏡重新檢查。如果中耳完全正常,表示應該沒有中耳炎。此時耳朵痛的原因,極可能是塞滿耳道的耳屎,因流進耳內的洗澡水或是游泳池的水而膨脹起來,壓迫耳道引起疼痛。既然沒有中耳炎,小朋友當然不必吃藥;而耳屎清掉後,不但小朋友的聽力變好,往後其他醫師也可以輕鬆檢查中耳,一舉數得!
對小朋友來說,除了喉嚨發炎和耳屎嵌塞外,還有許多疾病也會以耳朵痛來表現,提供給家長作為參考。
耳道異物:
小朋友把玩具零件塞進耳朵,或是小昆蟲爬進耳朵,絕對不是新聞。您不妨先拿手電筒看看耳道,小昆蟲有可能因為趨光性而爬出耳道;要是真的看到玩具,不要嘗試夾取,免得把玩具往更裡面推,應趕緊找醫師。
外耳道發炎:
炎炎夏日,游泳戲水是小朋友的最愛,外耳道發炎患者的數目也直線上升。請注意不要在戲水後用棉花棒幫小朋友清耳道,以免細菌感染。耳道裡如果有水,請小朋友頭歪向一邊,單腳跳一跳或拉拉耳垂就可以了。而游泳時配戴適當的耳塞也是不錯的選擇。
咬合關節發炎:
咬合關節緊鄰耳道前壁,發炎時的疼痛和耳朵痛不易區分。診斷時應先排除耳朵疾病,如果咬合關節有明顯壓痛,便可確立診斷。
頭頸部腫瘤:
反覆且不明原因的耳朵痛,應設法排除腫瘤的可能性。此時應安排聽力檢查及鼻咽喉內視鏡檢查,必要時加做影像學檢查,以釐清病因。
本文刊登於2003.09.14自由時報健康醫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