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患者治癒全紀錄

四年前,我的母親有一天告訴我:「已經一個多月了,我總覺得左耳被什麼東西塞住,難過得要命!」我用耳鏡幫她檢查,原來是左側的中耳積水。依照耳鼻喉科治療準則,我用內視鏡為她做鼻咽腔的檢查,並且順手將左側耳咽管附近的一塊息肉做了切片。幾天後,病理科醫師給我的答覆,竟然是「鼻咽癌」!

病灶全消
我選擇和母親直接面對面討論病情,母親表現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堅強。在接受了為期七週的放射治療,並搭配輔助性的化學治療之後,鼻咽腔的病灶全消,且迄今控制良好。有人說母親的病之所以能好,是因為有我這個做耳鼻喉科的兒子;我倒覺得是母親自己的運氣不錯,因為在眾多癌症當中,鼻咽癌的治療效果是出了名的好。

依據衛生署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鼻咽癌首度退出了「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列,名列第十三。究其原因,鼻咽癌的病例數目並沒有減少,只是隨著病患水準的提升,鼻咽癌能夠更早期被發現;而醫學的不斷進步,則讓患者能接受更有效的治療。

事先難預防
許多癌症有明顯的誘發因素,像是抽煙引發肺癌、吃檳榔造成口腔癌、B型肝炎帶原者容易得肝癌等等,人們於是得以事先預防。鼻咽癌則不然,只知道它的特性是:和年齡有關,好發於四五十歲,往往是人生的巔峰時期;和性別有關,男性明顯多於女性;和種族地域有關,大陸東南沿海和台灣常見,西方人則少有。既然無從「事先預防」,只好從「早期發現」著手。

注意徵兆
鼻咽腔位於鼻子的後方,兩側和耳朵相連,往下則通往喉嚨。早期的鼻咽癌便往往以這些週邊器官的症狀來表現。

中耳積水:鼻咽腔和中耳之間以耳咽管連接,當癌細胞侵犯耳咽管,會造成中耳積水無法消退。臨床上的表現常常是單側的耳鳴、聽力障礙、或是耳朵悶塞,就好像剛下飛機,或是剛從高山下來時耳朵不舒服的感覺一樣。

流鼻血或痰中帶有血絲:腫瘤的共同特性是血管豐富,鼻咽癌也不例外。當腫瘤表面的微血管破裂時,往前流便是流鼻血,往下流刺激喉嚨咳嗽時,便是痰中帶著血絲。

頸部腫塊:任何頸部腫塊,在未經耳鼻喉科醫師證實不是鼻咽癌轉移之前,最好不要做切片檢查。因為鼻咽癌極易轉移至頸部淋巴節,萬一不幸證實,則頸部的傷口會破壞原有的淋巴和血液循環,影響治療結果。

早期發現是關鍵
鼻咽癌的治療以放射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手術治療只有在腫瘤復發時才會考慮。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在殺死腫瘤的過程中難免殃及週邊正常組織,像是唾液腺遭受破壞後產量減少,患者長年口乾舌燥;而上呼吸道的纖毛受損,則形成慢性鼻炎或鼻竇炎。所幸前者有藥物得以改善症狀,後者也可以利用溫鹽水洗鼻子,兼具保養和治療的效果。

鼻咽癌和所有的癌症一樣,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早期發現的關鍵,在於平常對自己和家人多一點關心,注意身體的每一個細節,一旦發現耳鼻喉或頭頸部有任何異樣,立即尋求專科醫師協助,以免錯失治療的第一時間。

本文刊登於2003.12.04 基督教論壇報健康醫療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