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向一些鼻塞、氣喘等呼吸道問題或者緊張、焦慮等自律神經失調患者,建議他們練習閉上嘴巴從鼻腔輕柔緩慢呼吸,甚至慢慢減少呼吸量的時候,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這樣會不會氧氣量不夠?會不會很容易頭暈?
的確,我們習以為常的傳統觀念都認為,呼吸越多的空氣,得到越多的氧氣對身體健康是好的。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關係,很多人開始注意量測血氧濃度,有些專家學者甚至在媒體上面宣稱,最理想的血氧濃度是99%-100%,如果血氧濃度在95%-96%,雖然還在正常範圍,但是已經是亞健康,已經是在低標了。經過媒體的宣傳,很多人開始變得很緊張,因為他們的血氧濃度從來都沒有到100%的滿分。真的是這樣嗎?
試試看,呼吸血氧小實驗
大家都知道,腦部缺氧的話,人會很自然感覺頭暈。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先做一個很簡單的實驗。但是你在做這個實驗之前,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太勉強,最好是坐著,而且椅子周邊沒有危險物品,以防你頭暈時發生意外,如果你有一些心血管或者氣喘問題,就不要做這個實驗。你如果有血氧機的話,可以全程戴著血氧機來做這個實驗。
這個實驗方法很簡單,請你現在張開嘴巴,然後儘可能快速用力的呼吸,吸入你能吸入的最大空氣量。當你感覺頭暈時,請立刻停止這個實驗,回到平常的呼吸速度。如果你能持續這樣的快速用力呼吸超過五分鐘還不會感覺頭暈,你可說是超人了。
為什麼這樣快速用力呼吸,明明是吸入了比平常呼吸還多好幾倍的空氣,血氧機也顯示氧氣濃度一直上升,到達99%甚至100%,你還是會因為腦部缺氧而感覺頭暈呢?這就是內呼吸的魔力,一般人對於呼吸的氣體交換,都停留在外呼吸的氣體交換,對於內呼吸的氣體交換通常都沒有甚麼概念,所以才會有呼吸越多空氣越好,血氧濃度100%是最棒的,這些錯誤觀念。
我們人體呼吸的氣體交換可以分成外呼吸以及內呼吸。我們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最終是要讓這個氧氣進入細胞中與葡萄糖結合,產生能量供身體使用,同時會產生二氧化碳。所以大家的直覺就是認為氧氣是好東西,二氧化碳是廢物是不好的,所以我們要盡量吸入氧氣這個好東西,好東西當然是越多越好;然後要將不好的二氧化碳這個廢物排出去,二氧化碳越少越好,你是不是也是這樣認為呢?
認識外呼吸
我們現在來看看外呼吸以及內呼吸的氣體交換是如何進行。所謂的外呼吸是在肺泡進行,肺泡周邊有微血管,微血管中的血液是從身體各部位回流而來的,因為這些血液中的氧氣已經被細胞使用,所以它的氧氣濃度是比較低,我們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濃度是比較高,所以肺泡中的氧氣就會因為較高濃度而會進入較低濃度的微血管中。而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因為是收集身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所以它的二氧化碳濃度是比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高,所以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就會因為這個濃度差而進入肺泡中,再隨著吐氣,將這些二氧化碳排出體外。這個在肺泡進行的外呼吸之氣體交換,完全是按照氣體濃度高低來進行,這個跟大家的認知是一樣的。
認識內呼吸
但是內呼吸的氣體交換,可能就要顛覆你的觀念了。所謂的內呼吸就是在細胞層次進行的氣體交換。
前面提過,我們呼吸主要的目的,就是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是要進入細胞內,來產生能量,所以內呼吸的氣體交換才是真正的關鍵。細胞利用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而細胞周圍的微血管中血液的二氧化碳,因為在外呼吸時已經排放到肺泡,所以細胞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所以細胞內的二氧化碳很自然就會滲出排放到微血管中。雖然細胞內的氧氣因為被利用而讓氧氣濃度降低,微血管中的氧氣濃度較高,但是此時微血管中的氧氣是否能釋放進入細胞中,不是因為濃度的高低,而取決於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這是一位科學家波爾先生首先觀察到的現象,所以稱為波爾效應(Bohr effect)。
換句話說,如果細胞周邊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時,微血管中氧氣釋放進入細胞就較多,如果細胞周邊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低時,微血管中氧氣釋放進入細胞就較少。
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張開嘴巴快速用力大口呼吸的時候,反而會感覺因為腦部缺氧而頭暈的原因。因為當你快速用力呼吸的時候,雖然血氧機顯示的氧氣濃度很高,甚至達到100%時,反而因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被快速排出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太低,使得微血管中的氧氣無法釋出進入細胞內,最後細胞內的氧氣濃度越來越低而引起頭暈。
所以從內呼吸的觀點來看,血氧濃度100%不見得是比較好,對於血氧機測出來的血氧濃度最適當的濃度反而是96%-98%,血氧濃度高達100%時,我反而會擔心他們的內呼吸之氧氣釋放是否有問題。
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做說明,我推著車子向每個家庭住戶發放玉米,第一天每個家庭先發放10根玉米,第二天我再發放玉米的時候,我不會敲門問你昨天的玉米吃幾根?而是看每家門口的廚餘桶內有幾根吃過玉米的玉米桿,如果只有2根,我就會認為你的玉米還很多,所以我就只給你1-2根玉米;如果我看到你廚餘桶內有8根吃過的玉米桿,我就會認為你剩下的玉米很少,我就會給你比較多的玉米。這就是所謂的內呼吸之氧氣釋放的波爾效應。當細胞外微血管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高的時候,從微血管釋放到細胞內的氧氣釋放率會較高,就像是看到屋外廚餘桶吃過的玉米桿數量多時,就會補給你較多的玉米。
大家都會有一個直覺的想法,當身體細胞缺氧的時候,會啟動呼吸的動作來吸入更多的氧氣;事實上,如果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時,也是會啟動呼吸動作將二氧化碳排除。無論是放鬆減量呼吸訓練或者潛水的閉氣訓練,都是訓練呼吸的耐力,也就是提高身體對於二氧化碳的耐受力,這樣就可以減少呼吸的次數以及呼吸量,這都是基於內呼吸的波爾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