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兩岸四地最震撼人心的莫過於SARS了,所有的傳播媒體熱烈的報導,大家人心惶惶,深怕自己或家人就是下一個受感染者。恐懼的原因在於不確定性,不確定要如何才能免於受到威脅,不確定的是受感染後的死亡率。甚至連專業的醫護人員都憂心忡忡,因為SARS不像一般的肺炎或者黴漿菌肺炎,可以有效的使用紅黴素或其他抗生素來治療。

面對著眼花撩亂的資訊,很多人不假思索,看一則資訊,就花錢買一個心安。雖然目前對SARS尚未完全徹底的解謎,尚未有令人安心的治療方法;我僅在此整理一些呼吸道感染的常識。這些常識對於SARS大部分也都適用,因為它也是屬於呼吸道感染的一種。

在探討預防之道前,我們必須先瞭解它的傳染途徑,再根據它的傳染途徑,逐一尋求預防之道。大部分呼吸道傳染,病源菌(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進入呼吸道的第一個關卡就是鼻腔黏膜。病源菌在鼻腔黏膜細胞內繁殖到一個數量後,此黏膜細胞破裂,其內眾多的病源菌再侵犯其他的黏膜細胞,然後漸漸往後侵犯鼻咽部、喉嚨、以及氣管、肺部細支管等。不同的病源菌有其主要侵犯的部位以及產生的臨床症狀。而以 SARS而言,其所產生的臨床症狀與大部分的肺炎類似,亦即發高燒、咳嗽、身體痠痛等。而從病源菌入侵到產生臨床症狀之前的期間,我們稱之為潛伏期。有些病源菌在潛伏期時,就有傳染性,並不一定要到症狀很嚴重時,才會傳染。這點認識,在流行病的防疫上非常重要,當您看到新聞媒體或者網路上滿山滿谷不同意見時,一定要先有這些基本認識,才不會被這些資訊給淹沒。

大部分的呼吸道感染,主要都是藉飛沫傳染,以及接觸傳染進入到鼻腔黏膜,然後引發上述的後續變化。飛沫傳染通常是由於患者打噴嚏或咳嗽,病毒隨著飛沫散佈到空氣中,再被人呼吸進入鼻腔而引起感染。理論上距離患者1-2公尺距離內最容易受到飛沫傳染,因為此距離內之病源菌的數量最高。距離越遠,病源菌的數量越少,受到感染的機會也越低。而接觸傳染則是指接觸過沾有病源菌之物體後,又接觸到鼻腔黏膜而傳染。比如患者打噴嚏或咳嗽之飛沫沾染到座椅、電話筒、牆壁、電梯扶手等;或者患者手指接觸過鼻涕或口水後,又碰到一些物品,如手機、電腦、碗盤、電梯按鍵等;而別的人在不知情下用手接觸到這些東西,然後又不自覺的用手指去挖鼻孔、揉鼻孔或揉眼睛時,此病源菌就會藉著此種間接接觸方式傳染。

所以接觸傳染有兩個要素,一是先接觸到沾有患者口水或鼻涕等分泌物的物體,第二是再用此受污染的手指去挖鼻孔或揉眼睛。很多人會很奇怪,揉眼睛和呼吸道感染怎麼會有關係?其實,正常人一直都有淚水分泌,而此淚水會沿著鼻淚管流到鼻腔,所以一旦病源菌沾染到眼睛,很容易就會沿著鼻淚管流到鼻腔黏膜,而引發後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