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太因為陳先生(化名)睡覺時的如雷鼾聲導致長期失眠,最近終於受不了而對陳先生發出最後通牒,如果陳先生再不設法改善如雷鼾聲,就要跟陳先生分房睡覺。陳先生只好積極尋求醫療協助,他也去醫院接受睡眠檢查,檢查結果發現他也有睡眠呼吸中止的問題,因為不適應配戴陽壓呼吸器睡覺,而前來就診,看看是否有其他方法能改善如雷鼾聲,挽救婚姻危機。在接受我兩個半鐘頭的止鼾訓練後,過兩天當他陪小孩來看診時,我問他陳太太對他晚上睡覺的表現感覺如何時,他很感謝的說“我老婆很滿意”。不僅如此,晚上睡覺可以一覺到天亮(原本晚上要起來上廁所1~2次),早上起床也不再口乾舌燥。

目前大家認為打鼾是因為呼吸道某些部位狹窄所引起,睡眠呼吸中止則是因為呼吸道整個堵塞以致空氣無法有效進出呼吸道。所以目前主要是藉助手術、牙套或陽壓呼吸器改善呼吸道的狹窄、塌陷來治療打鼾/睡眠呼吸中止。但為什麼目前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三大主要療法:手術、牙套、陽壓呼吸器的治療效果或接受度還不是令人很滿意,這是因為這些治療主要是針對呼吸道阻塞的現象來處理,並未真正解決發生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核心關鍵。

臨床上我們可以觀察到,嚴重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患者睡覺時幾乎都是張開嘴巴,而且用力呼吸。每當有患者因為打鼾問題求診時,我都會詢問他(她)的枕邊人,他們也幾乎都注意到打鼾者睡覺時有這些現象。因此要了解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核心關鍵,請先好好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 為什麼睡覺才會打鼾,醒著時卻不會?睡/醒一瞬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變化發生?打鼾是結構性的問題還是功能性的問題?
  2. 為什麼發生打鼾的呼吸道狹窄主要發生在口咽部,而不是鼻腔、下咽部或氣管?
  3. 為什麼鼾聲如雷時,幾乎都是張開嘴巴、用力呼吸?如果嘴巴閉上、輕柔呼吸還會打鼾嗎?
  4. 為什麼睡眠呼吸中止發生前,都會先聽到打鼾聲音,而不是一睡著立刻就停止呼吸?
  5. 為什麼鼾聲/睡眠呼吸中止主要發生在吸氣時而不是吐氣時?

在嘹解打鼾之前,必須要先認識一個很重要的物理學現象,那就是十八世紀科學家伯努力先生提出的伯努力原理:當流體經過一個管徑時,如果流體的速度增加,它的壓力就會下降。由於口咽部管徑主要是由軟組織構成,沒有骨頭支撐,所以當空氣快速流過狹窄的口咽部引起更大的負壓時,會讓原本已經狹窄的口咽部更加塌陷狹窄。

從呼吸生理學以及解剖學的觀點來看,其實發生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核心關鍵為撐開口咽部管徑的肌肉張力強度與口咽部管徑內的空氣壓力間的動態平衡被破壞。所以發生打鼾/睡眠呼吸中止的三部曲為:

  1. 睡覺時口咽部肌肉張力不夠導致口咽部狹窄
  2. 口咽部狹窄後減少的空氣量超過人體的需求,而引發快速用力的呼吸
  3. 快速用力呼吸引發伯努力效應:快速用力呼吸->管徑負壓增加->更加狹窄

每當我對因為受苦於鼾聲如雷的求診患者說,我不治療打鼾時,每個都表情愕然;但是聽我簡短扼要地解釋後,才重燃希望。在接受過我的止鼾訓練後,他們都了解為何會發生打鼾/睡眠呼吸中止、晚上睡覺時如何能閉上嘴巴經鼻腔呼吸、如何強化顏面/口咽肌肉強度、如何調整睡覺姿勢以及選擇適當枕頭。大部分接受過止鼾訓練的打鼾者,都回報說當天晚上枕邊人就很滿意。所以從呼吸生理、解剖的角度來看,打鼾/睡眠呼吸中止其實是呼吸道的功能異常問題,只要強化其功能,自然就能迅速改善,當睡覺不再有擾人的如雷鼾聲時,當然就不需要治療了。